來源:好伙伴 發布時間:2017-10-25 09:34:50
閱讀量:195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場。
隨著消費對經濟貢獻增大,消費需求將成為物流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以終端消費者為對象,個性化、多樣化的物流體驗將成為電子商務條件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快遞服務。
依托互聯網平臺,電商、微商進入大力發展的階段,這對物流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而言,物流企業承擔的職責是將制造、消費、商家、服務,最終用戶所有環節高效地鏈接起來。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只局限在當前物流成本的下降,并沒有看到整個鏈條上是怎樣降低庫存、資金占用,怎樣提高對客戶的響應速度和服務體驗的。
試問,中國目前傳統的物流行業能否足以應對這種呈指數級別增長的市場需求呢?
在中國,傳統物流由于技術手段、運行規模、運行模式、標準化等方面發展滯后,存在諸多的弊端。
物流成本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滑,但社會資源浪費依舊嚴重;行業分散凌亂,缺乏統一的平臺與管理;中間環節多,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透明,車貨匹配效率差等問題依舊是阻礙物流行業的發展的問題所在。
散亂是中國物流市場的一大特點,尤其是公路貨運領域。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大約3萬億,其中零擔業務占了30%,約9000億元,除了順豐和三通一達占有約1000億快遞份額以及以德邦物流為代表的快運公司占有約200億外,其余大部分零擔業務仍是由眾多中小專線公司承擔。我國物流企業有達700多萬家,貨運車輛有1600萬臺,然而,平均一家企業車輛不足3臺。
物流供應鏈鏈條非常長,不借助信息化手段一對一地進行服務,便會出現效率低下,企業利潤受到沖擊等問題。電子商務已經通過信息化手段,跳過了繁瑣復雜的中間環節,實現了買家與賣家之間的直接對接,讓買賣家直接受益。那么,物流行業是否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縮短其中的部分中間環節,實現貨主與車主之間一對一的對接,并大幅度提高運行效率呢?
隨著互聯網浪潮席卷中國,“互聯網+”模式已經從概念走進現實,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上個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構建物流信息共享體系,加快建設物流信息交易平臺。他說,“推進互聯網+物流,既是發展新經濟,又能提升傳統經濟。”由此可見,互聯網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造著物流行業,不少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切入物流行業。
那么,傳統物流行業在互聯網化的今天應當如何逆襲?
通過用戶思維做大基數,積聚勢能,以O2O模式精準滿足需求成為必要選擇。
如今,較早一批涉水互聯網物流的企業不斷成長,互聯網物流的模式也被不斷重構,并給傳統的物流行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自此,傳統意義上買方與賣方的關系轉為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平臺與用戶的關系。
據悉,2008年至今,快遞業務量由15億件增至206.7億件,平均復合增長率43.9%。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收入總額接近2800億元,七年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4%。目前中國網絡零售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全年,中國網絡零售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2.74%,并呈現持續較快增長的勢頭。
事實上,這背后不單單是一個數據的改變,而是整套行業服務模式與思維的更新。其中的用戶數量與活躍度,甚至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潛力。
B2C將進一步擴大市占率,從目前的約50%的市場份額,以年均30%左右的增速增長,預計2020年達到線上交易70%。移動電商的線上零售份額,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70%。互聯網與物流行業的碰撞和結合,在連接和優化配置社會資源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當然,也該正在創業的你們帶來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