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外部經濟環境和內部經營壓力,傳統中小型物流專線企業早沒了“車輪一滾 財源滾滾”的好日子,競爭越來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不少從業人員感到迷茫,不知專線未來出路在何方。悲觀者甚至斷言,專線這種業態要消失了。
專線承擔著公路貨運90%的運輸量,自然不會消失,但目前專線面臨著物流政策、行業環境、運營模式、資金、成本等種種問題確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歸結起來,對于中小型專線企業來說最大的問題只有兩個,缺錢、缺貨。
1缺錢:多年來,物流行業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和路橋費一直在增加,運價卻沒有同步上調,導致企業贏利能力在逐年下降。有老總直言,企業人工成本每年能增加15%-20%,房租更是翻著番地往上漲,非常恐怖。為了應對成本高企的局面,有企業試圖以沖量的方式解決問題,殊不知沖量雖然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成本壓力,但長期來看,這只會使專線利潤率進一步降低,甚至虧本賺吆喝,純屬飲鴆止渴。
當然,缺錢不僅僅是中小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難題。“零擔老大”德邦盡管近3年營收保持27%以上的復合增長率,但其扣非后凈利潤卻連年下降,且其三成贏利還是來自政府補貼。
2 缺貨:有統計顯示,貨運市場有計劃性、長期的發貨都是通過合同物流,且合同物流的貨物量占整個貨運市場的90%,非計劃性、零散、低價值的臨時性發貨,市場比例只占10%。中小型專線企業在爭取合同物流時,相較于規模化的物流公司或者平臺型物流公司劣勢盡顯,只能看著人家吃肉,自己喝湯。
此外,物流專線領域的現狀是車多貨少,供給嚴重過剩,中小型企業因為配貨集貨能力受限,通常還會面臨難以及時進行往返配貨的窘境。車等貨時間長,月行駛時數低,對貨源并不穩定還要應付多方競爭的企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面對種種不利的市場境況,小型專線企業開始抱團取暖,通過組建物流企業聯盟增強競爭力。聯盟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可以把聯盟的專線和社會上的散兵游勇區別開來,形成一定程度上差異化的優勢,擴大貨源,降低成本,抵御風險,所以近些年聯盟企業興盛一時,有以盟主企業為核心的加盟模式,也有不同區域之間的資源互補模式。
聯盟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科學規劃及長期穩定的政策指引,但由于聯盟企業之間利益難以均衡,不同企業價值訴求并不完全一致,導致聯盟企業難以做到共同進退。不少聯盟“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曇花一現,說散就散了。
近年,隨著“互聯網+物流”的發展,平臺整合模式成為業界備受關注的運營模式,并在解決缺錢、缺貨等行業痛點方面表現出顛覆性力量。目前,國內平臺大都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而成,通過多層次資源整合,最終驅動物流發展。
首先,物流平臺通過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及云計算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以大據和交易數據為基礎建立征信機制,讓專線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支持;從信息查詢到信息管控、從攬貨配載到車輛跟蹤、從單據錄入到費用結算,物流的每一個環節都被移植到互聯網平臺上,利用信息化優勢,控制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以物達TMS為例,其基于新商界云SAAS系統將包括發貨人、三方、物流公司在內的節點上任一個環節變成發貨方;引導運輸車輛、專線企業經過GPS認證后,運行軌跡全程可在物達TMS系統中追蹤,解決發貨人的查貨綜合癥,同時也為專線企業減少客服配置,同時配合發貨返股權形式引導發貨企業在平臺發貨;在工作量大、最易降低成本的干線配載環節,利用新商界云的計算能力,由系統進行自動配載,誰還能配載出比計算機更優化的裝車方案呢?
此外,物流平臺還構建了信息安全和信用體系保障供需各方利益。誠信問題一直是專線物流的痛點,但“互聯網+物流”平臺從實名認證、信息審核入手,從源頭上將違約、欺詐等行為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物達TMS系統的評價功能,交易雙方評價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用戶信用。用戶累積的信用越高,在系統排名及招標推薦、承接貨物、中轉發貨、金融服務方面享更多特權。
專線物流正處在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眾多平臺模式的崛起,即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思路,也為中小型專線物流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良機。